嘟主小时候会三不五时被家里人带出门爬山,爬山在我老家是一种休闲娱乐方式。但对小时候嘟主来说,爬山是一种运动,嘟主不喜欢运动。爬山在我的印象中好像就是一种苦役,我必须与他人保持相似的步调行走在台阶路上,而且台阶永无止境,我是在上面开的火车。
近期没有收入不敢策划很远的旅行,春夏之交北京天气又非常好,我冲动之下给自己报了近郊的户外团。户外团的文章告知了很详细的推荐装备清单,我就这样临时买齐登山杖、登山鞋和水袋,五点半起床去赶大巴跟团出发。
第一次跟团走到的路线经过一些村落碎石路,上坡很陡,体能掉得其实很快。但领队会爬一段让休息一小会儿,很像半小时居家运动视频的休息间隔,可以让身体恢复到保持速度重新出发的状态。所以上坡是一个有氧暴汗的过程,但是路上有非常漂亮的树林、可以踩在厚厚的柔软松针上,这些都比室内有氧好玩呀!上升途中有的土坡会需要一只手拿登山杖支撑一只手掰附近树干保持平衡,感觉就像重返非洲老家,做回猿类,四肢一起用于移动非常安心……
在安静的松树林朝某个方向疾走,突然就走到很开阔、大风压倒草枝的山脊上。我还是头一次站在这样的草甸上,很难形容这种开阔、兴奋、幸福、珍惜混合在一起的心情。这不是一种爬到山顶觉得一览众山小的体验,只是一个好奇心被满足的瞬间。在山脊野餐、观察队友的狗如何对每一个吃东西的人进行审视、和不认识的队友缩在凹陷地形里避风和聊天,也都是非常快乐的回忆。(垃圾需要放在自己带的垃圾袋里带下山,没带垃圾袋的人可以往别人垃圾袋里放垃圾,嗯嗯)
在风大的地方,躲在一个凹陷里面似乎可以躲过平流过去的风,这么说的话墙就是用来在平地上营造凹陷的东西?
下山对我来说是一个物理上很痛苦的过程,膝盖很痛!心里很苦。路上美景都无心欣赏,野路下降有五百米走到两百米我就在心里一直想我再也不要不带护膝爬山了,护膝真的很重要呀,是用来保护膝盖和爬山的美好记忆的……
路上有遇到别的徒步团里没穿防滑鞋、没带登山杖的陌生人狠狠摔倒,后程一直只能拖着脚走。走野路是有危险性的,装备此时可以防止很多事故;爬高海拔时山脊的体感温度和爬升过程中差别很大,如果静止休息,一定需要及时穿上保暖的衣服、戴上手套。
这次膝盖遭受磨难后我就把目标转向没有爬升的徒步团,距离也相应拉长到 20km。出发之前还对上次下山的感受记忆犹新,但是平地徒步完!全!不!痛!苦!一路上只要保持每 4km 稍作休息的节奏,脚也不会感觉很疲惫。由于体力没有得到消耗,走平路时有很多精力观察自然:河流如何改变流向、树叶的形状、石头的形态、土豆与玉米、大葱花上传粉的野蜂、瓢虫与附近出现的北红尾鸲、蝌蚪即将长出青蛙后腿、长耳鸮的叫声……我从来没有认为走路是这样有趣的事情,甚至小时候非常痛恨在农村步行。原来人长大以后身体也会更有力,还会明白身体的感受源自哪里、自己满足身体在步行时的需求,及时补充水和食物。这是任何人都可以在从儿童变为成人后习得的力量。
陌生队友告诉我:小葱稀疏种植,压平绿色的葱叶抑制向上生长,就可以让小葱向地下生长,长出更长、更壮实的白色茎,于是就变成了,大葱。天啊一米六的大葱也曾经是小葱,好缱绻。
野外走路好愉快,下次还要去!还要试着开车和朋友一起去!